4月11日,財政部網站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6號),稱2025年4月10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對華加征畸高關稅,嚴重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也違背基本的經濟規律和常識,完全是單邊霸凌脅迫做法。面對美國的關稅風暴,中國以堅定的姿態,迅速且強硬地反擊,成為全球唯一硬剛特朗普關稅的國家。
一、強大實力支撐下的底氣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及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大國 ,擁有龐大且多元的經濟體系,這是中國敢于硬剛的基礎。2024年中國GDP總量超120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總量比重穩步提升,龐大的經濟規模賦予中國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從制造業來看,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美國雖為中國重要貿易伙伴,但中國制造業體系的完整性使其在面對美國關稅沖擊時,有能力進行內部調整,通過拓展國內市場和其他海外市場消化產能,不至于因失去美國市場而遭受致命打擊。
中國廣闊且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也是重要支撐。14億人口形成的消費市場,不僅規模龐大,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對各類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無論是高端制造業產品,如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還是日常消費品,國內市場都能為企業提供廣闊的銷售空間。刺激內需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鼓勵綠色消費等政策措施,不斷挖掘國內消費潛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面對美國關稅,國內市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沖出口下滑帶來的影響,為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爭取時間。
二、產業結構調整與供應鏈韌性
中國還致力于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減少對國外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的依賴。在芯片領域,盡管中國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但近年來加大研發投入,中芯國際等企業在芯片制造技術上不斷突破,14nm工藝已實現量產,國產芯片的自給率逐步提高。在其他關鍵領域,如航空發動機、高端數控機床等,中國也在加快自主研發進程,努力構建安全穩定的供應鏈體系。
這種產業結構的優化和供應鏈韌性的提升,使中國在面對美國關稅時,有更強的應對能力。一方面,高端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產品附加值高,利潤空間相對較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承受關稅增加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另一方面,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增強,降低了因美國關稅導致供應鏈中斷的風險,保障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和運營。
信創國產化迎來新機遇
據流量監測公司統計,Windows操作系統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已從2020年的87.09%下滑至2023年的80.82%;Linux操作系統的市場占有率從2020年的0.79%提升至2023年的1.90%。據相關機構調研,國產操作系統市場預計2027年將超過130億元。巨大的市場增量空間,對于開發者意味著更廣闊的機遇和發展平臺。經此一戰,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刻不容緩,采用國產芯片和國產操作系統優勢盡顯。強化了國產自主安全可控的意識,加快了這一布局的進程。
廣州云創智能自助終端可采用國產芯片組,定制工業主板,可搭載鴻蒙系統、麒麟系統等國產化操作方案。整合全國產化硬件供應,成本低,供應穩定,運行流暢等優勢。我們提供從外觀到硬件方案的全定制服務,為國產化的推進提供了可靠的支持。